联系我们

  • 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xg6Xr
  • 电话:0755-23762639
  • 传真:0755-21001330
  •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观光路1301-8号101一二三层
  • 网址:@@iiNZr

食品讲堂

首页 - 新闻资讯-食品讲堂

未来生物农药该如何发展及潜力如何

发布时间:2015-04-17 19:15:58来源:深芬仪器

未来生物农药该如何发展及潜力如何呢?根据近几年的数据观察未来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仍要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发展生物农药生物潜力如何?农药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农民对它买账吗?生物农药企业发展如何?有没有利润及潜力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和专家代表。


近年来,因农药生产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刺激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我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但生物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因农药生产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刺激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另一方面,我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但生物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已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仅占农药登记总数的12%左右;制剂产品数量占整个农药登记产品数还不到10%。从这些数据看,未来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仍要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那么,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效果究竟怎么样?农民对它买账吗?当前,生物农药企业的日子好过吗?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和专家代表。


行业迎来发展机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的频次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多年来,国内农业病虫害防治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逐年攀升,害虫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农民的防治成本高居不下。农业生态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敏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消费者也对食品和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药剂,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低残留等特征,它代表了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趋势,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行业竞争战略。


“目前,我国共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生物农药的生产,年产量达12万吨,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有效成分有90多种,产品约200多个,占农药登记总数的12%,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生物农药总数的70%。生物农药防治面积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总份额的5%。”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工程师张微如是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生物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业资产总计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主营业务收入3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利润总额为28亿元,比上年增长60.0%。


与国内火暴的市场相比,近年来全球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15年,预计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将达到28亿美元。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30余家从事生物农药领域研发的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等生物农药生产国。从产业规模和研究深度上分析,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苏云金杆菌4个品种已经成为了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中的领军品种。


此外,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专家还预测,随着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监管部门对化学农药的限制力度有可能不断加大,新型种植主体有望大量涌现,生态有机种养植区、出口农产品企业、新型生态农庄和国家绿色防控基地等纷纷寻求生物农药解决方案,他们对生物农药和综合生物防治技术有着巨大且迫切的需求,生物农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前不久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却了解到,虽然生物农药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很明显,但由于存在见效慢、技术流程复杂等不足,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另外,主导品种偏少、制剂水平低、成本偏高、防治效果不稳定、应用主体培育不够等诸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在技术开发方面,生物农药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弱,科研成果转化为可用产品比例较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杨普云处长说。


遭遇尴尬——


产品叫好不叫座


作为生物农药技术的引领者,湖北省的生物农药占全省农药市场份额的4%~5%,但企业普遍遭遇利润薄、市场推广难等问题。武汉天惠生物集团董事长唐宏泉表示,不夸张地说,生物农药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而武大绿洲生物公司副总经理尹宜农在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更是感慨万千:“最早我们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是6个股东,10多年里曾经换了3任‘老板’,企业至今仍然靠着信念与梦想苦苦支撑。”尹宜农至今依然保留着一张1999年公司成立时几个股东的合影。而现在这6个人,只有他还在坚守。


据了解,1999年,武大绿洲成立,第一任老板投资500万元,但公司从一开始就亏损,2002年,老板实在支撑不住,转行搞了房地产;第二任邓姓的董事长也投资几百万,一直支撑到2008年,最终也抽身退出;到2009年,现任的董事长朱泽生接手。


“武大绿洲的遭遇是整个生物农药产业共同的困境。”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省昆虫学会名誉理事长徐冠军说。与武大绿洲相比,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境况也都差不多。


“从农业需求等方面考虑,国家一直在支持生物农药的发展,但是目前生物农药的现状颇有点‘叫好不叫座’。”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邱德文说。


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不高,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并不宽松,原因一是国家虽然对生物农药重视,但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二是生物农药企业自身存在不足,产品的应用、销售渠道和集约化生产三个短板急需弥补。“一方面是产品高效专一;另一方面,消费者却希望能对更多种类的病虫害起作用。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往往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这导致了产品价格过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目标消费群体无法承受这种高额消费。”邱德文坦言。


推广难是国内生物农药市场占有率偏低的根本原因。山西某生物农药制造厂驻福建销售代表周先生介绍说,前几年,他们带一批生物农药到厦门同安,向农民推荐使用生物农药,甚至免费提供生物农药,但还是收效甚微,不能被当地农民所接受,只能打道回府。后来,他们得到信息反馈,多数菜农认为,生物农药治理病虫害太慢,不像化学农药,一接触害虫就马上死亡。


价格方面,生物农药更难以与化学农药抗衡。记者在采访时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经销商为了推销一瓶300毫升的生物农药,废了半天的口舌,可农民就是不接受,说卖得太贵了。毕竟,如果买普通的化学农药,同样的份量,只需要不到一半的价格。尽管经销商仔细说明生物农药无毒不上皮肤,能有效去除红蜘蛛、蚜虫、毛虫,甚至在水稻、蔬菜上用过生物农药后三两天就能食用等等好处,但农民朋友就是不买账。


虽然农户对生物农药有“抵触情绪”,但随着潍坊“毒姜”、海南“毒豇豆”、青岛“毒韭菜”等一些列事件被媒体曝光,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物农药,这为大力宣传、推广生物农药以及非化学防治措施提供了良好契机。


全国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自文也表示,目前我国市场和生物农药企业对新型生物农药及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存在着迫切需求:一是针对大宗作物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农药新品种,二是针对土传性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农药新品种,三是针对刺吸式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农药新品种;四是环保长效新型农业生物药物新剂型等。


苦寻出路——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


生物产业是“十二五”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生物农药产业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将由目前的5%下降至3%,生物农药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首先,科学评价生物农药的效果。


生物农药中有一些新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但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农户往往会将其和化学农药相比较,在同样具体的虫害防治和治理中,生物农药不一定能显示自己的优势。但生物农药具有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化学农药是点对点的防治,更类似于西药;而生物农药更类似于中药,是系统的调节,它体现出来的安全性也是化学农药远远达不到的。现实中,生物农药的功能繁多,可是农户往往将它和化学农药作对比时,只看重杀虫和杀菌的效果。


“化学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它是单一的化学物质,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和刺激,一定能促进它想杀灭的微生物进化,产生抗药性。而生物农药则不然,有些生物农药甚至是间接作用于病虫,它们的作用是像疫苗一样接种在植物体内,产生防疫功能,一种病虫对单一化合物很容易适应,但是对于这种预防,微生物很难产生抗药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昱光说。


其次,加快生物农药研发步伐。


在用好、用活国家鼓励发展生物农药的各项政策前提下,特别要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农药科技创新体系。对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农药给予必要的支持,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此外,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生物农药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鼓励从事生物农药生产的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加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推动骨干生物农药企业向大规模、多品种、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与国际企业集团的抗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以示范带动推广应用。


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建立生物农药示范区,助推产业发展。国家完全可以尝试从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中先行先试,再逐渐向生态农业产业区推广。相关职能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要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以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作用的认识,提高农民拒绝高毒农药,自觉使用生物农药的亿元,从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提速发展。


“农药的登记政策也有很多方面不适应生物农药的发展,在登记管理上应该体现生物农药的特殊性。如果生物农药登记过程所用时间与化学农药登记所用时间无异,这根本就不利于生物农药的发展。另外,为促进生物农药大发展,国家对其各个环节应该给以特别的支持。”重庆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中康强调,当前,生物农药采用与化学农药同样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即病虫害死亡多少和死亡速度,这使得生物农药在安全和环保等方面上的优点无法体现。为此,要为生物农药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对生物农药登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缩短实验时间、简化登记程序,使其能够快速地进入市场。


“随着生物农药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交叉发展,生物农药行业会越来越标准,越来越专业,我相信生物农药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副所长邱德文建议,农药行业要抓住机遇,力图在生物产业上要“有所为”。这才能营造出一种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买到放心的绿色农产品,让更多的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世界。